新密市

首页 » 常识 » 问答 » 河南伏羲山发展全域旅游荒山换青颜
TUhjnbcbe - 2023/9/25 22:09:00
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潘志贤

“我这农家院一年净利润有小20万元吧。”日前,河南省新密市尖山村松林农家院老板丁松林笑眯眯地感慨道,“我们伏羲山山上山下的群众都沾光,都跟着享李松辰的福啦!”

丁松林口中所说的李松辰,是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祥和街社区*支部书记,也是革命老区伏羲山发展全域旅游蝶变而成脱贫致富山的带头人,是把昔日的荒坡荒沟荒山,点石成金变废为宝的“魔术师”。

44岁的丁松林家里有4口人,未脱贫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。初中毕业后他曾到煤矿下井挖煤两年,也曾在外边的饭店当帮厨,一个月拼死拼活挣不了多少钱。“那时候全村都穷,出去都不敢说是尖山的。”后来,头脑灵活的丁松林看到伏羲山开始搞旅游开发,就在自家院里开起了特色农家院,在年前他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。

现在,丁松林家里的两层小楼,面积达五百多平方米,楼下经营餐饮,楼上留10个房间用于游客住宿,游客不仅能吃上农家菜,还能住上农家房。

像丁松林家这样的特色农家院,如今在河南新密伏羲山地区有多家,直接带动0多人就业,一年创收近3亿元。河南新密伏羲山革命老区,曾是河南省重点贫困地区,近年来,当地探索出以全域旅游带动精准脱贫的路子,通过安排务工、发展民宿、农家乐等形式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,年2万多名老区群众全部脱贫。

一次*课成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开端

伏羲山位于*河中下游,是革命老区也曾是省级贫困区,蜗居在大山深处的群众过去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上,吃粮望天收,吃水靠雨流,花钱靠救济,照明用煤油,下山没有路,出门靠脚走。

但近十年来,伏羲山已改天换地,由“丑小鸭”变成了“白天鹅”。河南省新密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介绍,当地的财*收入已由年的万元,增加到年的万元,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,由年的元,增加到年的元,8个省级贫困村与建档立卡的户6人在年已全部高质量实现脱贫。

整个伏羲山老区脱贫致富的开端,源于一次*课的启迪。

年的一次*课日,新密市祥和街居委会*支部书记李松辰带领班子成员一起来到伏羲山上,参观皮定均将*工作旧址、接受红色教育时,看到了革命老区的贫困景象。

“房子都快塌了,到处堆得都是杂草、麦秸等。”李松辰很是惊讶和震撼,当地群众烧火没有煤、做饭没有水,出门没有路,草房石屋没法住,绵延大山任其荒芜。

“荒山荒坡沉睡了数万年,价值没有被发掘出来。我要把荒山盘活变废为宝,让老区人有活干,群众有钱赚,富起来!”痛心之余,李松辰作为一名老*员想发挥点作用。

他果断决定要开发伏羲山旅游,带领攻坚团队在伏羲山上安营扎寨,像愚公移山一样,咬定青山不放松、誓叫“荒山”换“青颜”。

自年底起,攻坚团队开始谋划筹建景区。靠着以前经商所得自有资金,再加上借贷的钱,李松辰凑集了2亿多元的启动资金,开始了吃住在山上的艰难岁月,在伏羲山上一干就是十年。

初冬时节,河南省新密市伏義山旅游区,峡谷山水在冬日暖阳下风景依旧,让人留恋忘返。潘志贤摄

如今,伏羲山已开辟出了总面积36平方公里的旅游景区,用近20亿元精雕细琢,先后推出了云上牧场、红石林、三泉湖、中原抗日纪念园、伏羲大峡谷和兰草湾六大精品景区,带动了革命老区伏羲山旅游、民宿、酒店、博物馆、民间艺术、种植与采摘、休闲与娱乐,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等行业,创造了致富门路,在整个老区形成了真正的全域性旅游大开发。

伏羲山旅游景区副总经理马战营是攻坚团队的创业元老,跟着李松辰参与了景区建设的全过程。“如果不是老李开发旅游景区,修那么好的山路,老百姓连出行都困难!”马战营说。

现在的伏羲山老区,当地群众还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、高山杂粮、小米、金银花等农作物种植,以及散养柴鸡和土猪等养殖项目。马战营介绍道,伏羲山源源不断的客流,使山区农产品实现了就地销售,七八十岁的老人坐在自家门口卖山货赚钱,各类专业合作社、农副产品专营店、高端民宿,以及借助互联网实现的新兴业态也开始落户老区。

伏羲山攻坚团队还获得了河南省劳模助力脱贫攻坚示范基地、河南省返乡下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、全国“万企帮万村”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等荣誉。

家门口好就业促人口回流

伏羲山原来荒山荒坡多,可利用的耕地少之又少。为了增加农民收入,李松辰与所在村的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说情况,讲好处,积极引导群众流转荒山和耕地。随后,与户村民签订了流转协议,共计流转荒山荒坡5万亩,流转耕地余亩,每亩荒山荒坡流转费用元,每亩耕地流转费用元,高于传统农业收入,仅此一项,就为群众增收近0万元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多户受益。

田种湾村贫困户王改珍,如今在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做卫生保洁员。为了展现纪念园的良好形象,她每天总是一大早就开始打扫,干起活儿来娴熟有序,往往一个小时的功夫就能把园区的主干道打扫得干干净净。

“俺也没有啥技能,景区都照顾俺让来上班,俺得把活儿干好。那是给自己脸上争光,也是给咱山上人争光!”王改珍因其丈夫罹患精神疾病、生活无法自理,家庭的困顿犹如一座大山压得她直不起腰。景区知道情况后,赶紧安排她就近负责园区的卫生保洁。有了这份安稳的工作,她还能在工作之余料理家庭,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。最重要的是,她还通过景区建设、拆迁安置分得两套田种湾社区的安置楼房,儿子也娶上了媳妇。

和王改珍一样,不少以往“面朝*土背朝天”的农民,如今在景区从事基建、客房、餐饮、检票、保洁等工作,当上了“旅游工人”。他们不用外出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,本地劳动力占到景区员工总人数的85%以上。年,每个劳动力年收入在5~8万元,部分技术工匠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。

在景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,伏羲山景区坚持“三优先”的原则,即优先安排当地劳动力参与景区的建设,优先安排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景区的经营管理工作,优先安排当地居民参与农副产品销售经营活动,使他们在家乡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。

田种湾村老支书魏永乾看着每天源源不断来到纪念园开展“研学游”的学生团队,感慨道:“以前的田种湾村民没活干,只会聚在一起瞎聊,现在村民有事没事都会来看看百年*史展,*的光辉形象已照耀了山区、温暖了民心!”

河南伏羲山是开国中将皮定均将*战斗过的地方。年,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举办了百年*史展等活动纪念。潘志贤摄

随着伏羲山旅游景区发展势头越来越好,不少原来外出务工山区青年也开始返乡。

31岁的钟沟村人马雷闪就是其中一员。“小学中学都在这山里上学,那时候家乡的条件非常差,也没有想到自己大学毕业后还会回来。”马雷闪年在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毕业后,就开始在厦门做导游等跟旅游管理有关的工作。后来,一直

1
查看完整版本: 河南伏羲山发展全域旅游荒山换青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