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密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超化印象洧水行吟 [复制链接]

1#

朱胜利/文马昕/图

深秋时节,金风送爽,天朗气清,秋色宜人。公元年10月30日,素有“密县小江南”之称的超化镇,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——新密市作家协会采风团的作家、诗人。

沿着密州大道一路向南,进入超化地界,不由得吟起:“石根寒溜迸珠玑,寻丈惊看雪浪飞。我是玉川烟水客,暂来盘礴亦忘归。”这首由金代诗人史士举创作的七言绝句《超化》,大概可能也是诗人在超化游玩有感而发吧。

超化,取自佛经“超脱众品,化育众生”首字得名。她,西依嵩山,南傍具茨,北望青屏,东瞰大隗,矿藏富饶,文化厚重。

上午九时,在超化镇党委王亚娟、米祥宇友人的引导下,我与采风团成员马昕、王镜宾、梁秋红、李武杰、赵云洲、陈东霞、杨秀玲、李荣娜一行九人,开始了密南采风之旅。

在采风首站之地杏树岗村,我们在参观完该村新型社区后,来到了杏树岗烈士陵园,该村党总支书记闫战鹏介绍,杏树岗烈士陵园由杏树岗村党支部于年集资兴建,面积平方米,并将散葬他处的革命烈士移归园内。陵园于年4月被原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密县文物保护单位。

在烈士雕像前,我们一行数人,排成一排,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,表达哀思之情。之后,不知是谁说了一句,“这个村的烈士雕像雕刻精美,人物形象栩栩如生,比位于米村镇的新密市烈士陵园里的雕像还要传神。”

之后,我们又来到密南战役之杏树岗战斗遗址:杏树岗寨。当时在6米高、70余米长的土寨墙上,设有许多地堡、寨垛和射孔。寨墙外面挖有3米多深、6米多宽的壕沟,沟内设有鹿柴。在寨子南面悬崖上修有坑道式寨门。因地势险要设防严密,易守难攻,被称为“攻不破的堡垒”。国民党密县县政府、警察局、自卫团就盘踞在这里。

在众文友的强烈要求下,新密文联主席王镜宾代闫战鹏支书讲解了战斗经过:在年3月15日(农历二月初二)拂晓,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改编为第一支队隶属的三团,在密县抗日独立团配合下向杏树岗之敌发起攻击。17日夜晚,在数次强攻后,三团向守寨顽军发起总攻。经数小时激战,终于攻克杏树岗。杏树岗战斗共歼灭顽军余人,缴迫击炮2门、机枪3挺、长短枪80余支、子弹数千发,取得了重大胜利。

站在杏树岗寨墙内,眼前的残垣断壁,仿佛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烽火连天、硝烟弥漫,更感慨于当年革命志士的勇敢无畏,为我们打下了江山,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。

时近中午,我们驱车来到第二站:栗林村。栗林因古时生长大片栗树得名。如今,这里已是远近闻名的九里山森林生态公园,虽已深秋,仍不乏观光游玩者。

栗林村位于超化镇南部,与苟堂镇、禹州交界,密南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和九里山森林公园都在该村境内。村支书樊相带作家们来到一棵巨大的柏树下,虽然时近初冬,柏树树冠上的枝叶依然撑起一把巨大的遮阳伞。“这棵树有几百岁了,是新密市重点保护古树名木,抗战时期,抗日民主政府成员常在树下商议抗日方针,人称此树‘抗日柏’。”樊支书说。

柏树所在的坡下十几米处,竖立着一座纪念碑——密南抗日民主政府旧址。碑上刻着:年3月12日,河南军区第一、四支队攻打荟萃山,击毙国民党郑州行政专署专员王光临百余人,俘余人,并缴获一批枪支弹药。碑旁一间平房,碑后是一棵年代已久的“鳄鱼状”大槐树,槐树上依稀可见的弹孔见证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抗战岁月。

这里是九里山腹地。四季的九里山有不同的特点,一帮子作家走来时,正是秋季,九里山成了一片彩色的世界,红的叶黄的叶,铺满了曲曲弯弯的山路。风吹飒爽,雨打晶莹。更有山间的柿树,举一伞红硕,张扬着无尽甘甜。

空气清爽得像刚下过一场春雨,春风拂面她得意地钻进我的肺泡里,整个天空和大地都在擦洗着我,使得我像一棵栎树一尘不染,屹立于洧水河畔、九里山麓。

下午一时许,作家们在中庚园林农庄用餐,席间,陈东霞朗诵一首白利芳创作的诗歌《九里山》,抑扬顿挫、宛转悠扬;李荣娜演唱的歌曲《小村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