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潘志贤实习生张文沈福林
7月17日至21日,河南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,全省各地市均出现暴雨,北中部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。全省平均降水量.5毫米,地市平均降水量最大为郑州.7毫米,最大降水站点出现在新密市白寨.5毫米。7月20日16点至17点,郑州市1小时降雨量为创纪录的.9毫米。
在7月21日下午召开的河南省*府新闻发布会上,河南省应急管理厅*委委员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徐忠介绍说,据不完全统计,16日以来,此轮强降雨已造成河南全省89个县(市、区)个乡镇人受灾,因极值暴雨致25人死亡7人失联。全省已紧急避险转移人,紧急转移安置人;农作物受灾面积75千公顷,成灾面积25.2千公顷,绝收面积4.7千公顷;直接经济损失.72万元。
眼看着水漫过胸部,渐渐呼吸困难
眼看着雨越下越大,7月20日17时许,在郑州市做服装生意的张敏决定早点歇业回家。她带着放暑假的女儿冒雨前往地铁站,在5号线*河路站上车。当时她不可能想到,自己即将踏上一场生死之旅。
7月20日,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。当日18时许,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,造成5号线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列车停运。雨水倒灌入地下隧道和列车内,乘客困于车厢中。
“眼看着水涌过来,渐渐漫过腰部,又漫过胸部,有个矮的站在座椅上,有让孩子骑坐肩膀的,后来我呼吸开始困难。”张敏回忆,“当时几乎绝望了,我已经喝了几口水,但车上人关照妇女和孩子,让人感动!后来救援人员来了,砸开了车窗玻璃,终于能呼吸了!”
7月20日的这个雨夜,让与张敏同乘5号线的张冰阳终生难忘。在手机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的情况下,这位郑州市金水区法院工作人员穿梭在车厢里,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组织救援、搜救乘客至次日凌晨3点。
“停车之后,被困人员都比较慌,不久水位就上升了。车长打开一号应急门,我们开始往外出,所有电话都打不通。等我上了地铁站台之后,就开始跟着由乘客和站组人员组成的搜救队开始救援。”张冰阳回忆说。
他曾听到有人喊“后面列车里还有人”,就和同伴把消防水带捆在身上,顺着水流摸索前进,检查是否有人尚未撤离,结果在后方列车内发现数名被困者,有孕妇、儿童和已经昏迷的乘客。张冰阳几人迅速用灭火器和急救手斧敲开玻璃实施救援。
“现场被救出的大爷大妈一直在安抚大家的情绪,救援次序也是孩子和孕妇优先。”张冰阳回忆,尚有余力的获救者又参与到接下来的救援中,“这让我们感觉不是孤*奋战。”
张敏被困在车厢里约4个小时,她回忆,“由于严重缺氧,呼吸困难,不少人出现呕吐和头晕症状,还有人窒息晕倒。”
截止到7月21日凌晨3点10分,地铁隧道内被困人员已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。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,此次事件共疏散群众余人。遗憾的是,其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。
赶上回家的地铁2号线
7月20日早上,周文文一起床就发现窗外雨很大。她是一名大学生,在郑州进行暑期实习。
周文文打开手机,天气预报软件显示“雷暴天气预警”。她没有太在意,8点左右从家里出发,去地铁站乘车。当时,路面积水已经很深,她顾不上维护个人形象,直接将裤腿卷到小腿肚位置,走进地铁时,她发现“大部分乘客都穿拖鞋”。
“拖鞋是今日上班族的标配。”她顺手发了条微博。
到实习单位后,周文文一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