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密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常松木新密研究大禹不能不到的地方 [复制链接]

1#

新密——研究大禹不能不到的地方

新密位于嵩山东麓,西邻大禹故里登封。大禹,名文命,字高密,有专家认为新密得名即与“高密”有关。而要寻访禹迹,新密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。而引起我对新密重视的则是田继周先生《先秦民族史》中的一段话:“禹之生地,不可能远在四川汶川、茂汶一带,应在禹父母生活的地区,即今郑州、嵩山、密县一带。”去过新密多次,多为考察寺庙、*帝遗迹、徐霞客游踪,去年举办登封大禹神话传说传承保护学术座谈会时,新密文化专家杨建敏与会并提到了新密的几处禹迹,因此便陡然生赴新密考察的想法。虽然近在咫尺,但总抽不出时间,恰好西北民族大学博士高鸽要撰写嵩山地区大禹神话方面的论文,便与杨建敏先生联系,到了新密,杨建敏先生又让范石锋先生陪同考察。

开车至荟萃山东麓,来到平陌镇白龙庙村,范石锋先生带我们去看他发现的大禹石像,山路崎曲,踩着泥泞的小路来到一片树林,一道山岭下部有一石头,类似一人端坐,因树林掩映,又是雾天,看不清面部,遂折返下山,来至红石崖水库大坝。红石崖水库兴建于年,其管理房左侧还镶有一块青石,上刻“总路线”三字,这是哪个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激情燃烧年代的产物。范石锋先生指着大坝西侧的红色崖壁说,这里就是红石崖,相传当年洪水泛滥,灰堆山上挂苲草,大禹为了使这里的洪水下泄,就化身一头黑熊挖山,他使劲地用嘴拱,用爪子挖,结果四只爪子都磨破了,也顾不上休息,眼睛布满了血丝,但他仍挖山不止,鲜血把山石和泥土都染红了。后世人们就将这里叫红石崖,把大禹挖开的地方叫红土坡,而下游的小河人们就称为红眼河。下去红土坡,来到头道岭,传说这个山口也是大禹挖开的。头道岭南的山沟人称虎蹄沟,相传原来叫狐蹄沟,因大禹在此治水时,为其做媒的九尾狐尾随大禹和涂山娇而至此,留下了蹄印,故而得名。

前行不远又来到禹寨水库,这里原本叫石门沟,传说也是大禹劈开的。大禹在此治水时,蛤蟆精作乱,百花仙子下凡协助大禹,用簪子扎住蛤蟆精,后来蛤蟆精变成了石头。这里原有一座石门爷庙,修禹寨水库时,石门爷庙被淹没,当时还挖出了两块石头,一块就是蛤蟆石,一块则是天书,上面的图案谁也认不出来。

离开禹寨,我们驱车来到了米村镇温庄村的大红门自然村。村中有个地名大石门,相传很早以前这里连年遭水灾,成为了一片汪洋,人们要在“石婆口上船,楝树口下船”。大禹的父亲曾在这里治水,在大石门西南筑坝堵挡洪水,然而洪水一大,就把坝冲毁了,屡堵屡毁。后来大禹治水来到这里,汲取父亲教训,想把大石门挖开,让洪水下泄,但是白天挖,晚上长,一连几天都是如此,工程没有丝毫进展。大禹又调来大批人工,依然是白天挖,晚上长。有天晚上,大禹冥思苦想,是指挥失误还是技术原因,想着想着不觉进入梦境,梦见人们窃窃私语:大禹不比他父亲鲧强多少,要想凿开这大石门,得用艾草火烧,这样岩石就不会长住了。一觉醒来,大禹就依计而行,挖开后,就点燃艾草火烤,果然再也不会长住了。大禹又在下游挖开荥阳刁店虎山和万山间的山口,洪水顺利下泻到*河,水患才消除。据说后来,人们在大石门东侧山坡上盖了座庙,敬祀大禹,每年正月十五灯节时,晚上还用高粱杆、柏枝等绑制灯山,把蓖麻油或杏仁油加入灯盏内,放置在灯山上留好的方格内。在东山坡只找到了一座小山神庙,可能是年深日久废弃了,连村里89岁的白宪章老人也不记得这座禹王庙了。

离开新密几月后,杨建敏先生来电话说,在《密县志》上找到了与大禹有关的记载,给我念后又传来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