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密古老的大地上,一个地名,就是一个有温度的历史印记,一个典故就是一个鲜活的文化符号。而这些印记与符号,距离今天的新密人:是这么近,又那么远……
地名:大隗的由来新密市东南有个大隗镇,这是新密人都知道的。但大隗的来历,却是大多数人新密人不知道的。
*帝时期有一个大隗氏的氏族,居住在今新密大隗镇附近,其首领是得道之高人,时常受*帝拜访,与之论道天下,并指点迷津。“*帝见大隗于具茨”的典故节选自《庄子·杂篇·徐无*》。*帝故事消失在历史深处,大隗却由*帝的“老师”变成一个地名保存下来,传世数千年。(后来大隗氏族由于战争或生活需要,一支北上至今河北南部、山西南一带,另一支则南下。)
*帝(公元前年-公元前年):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,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。五帝之首。被尊为中华“人文初祖”。居住在有熊之国(今新郑)。
*帝
成语“害群之马”出自新密一、原文:
*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,适遇牧马童子,问凃焉,曰:“若知具茨之山乎?”曰:“然。”“若知大隗之所存乎?”曰:“然。”*帝曰:“异哉小童!非徒知具茨之山,又知大隗之所存。请问为天下。”小童辞,*帝又问。小童曰:“夫为天下者,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?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!”*帝再拜稽首,称天师而退。
注:具茨山指今超化、苟堂南一带绵延山脉。
(节选自《庄子·杂篇·徐无*》)
二、翻译:
*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,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,便向牧马少年问路,说:“你知道具茨山吗?”少年回答:“是的。”又问:“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?”少年回答:“是的。”*帝说:“这位少年真是特别啊!不只是知道具茨山,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。请问怎样治理天下。”少年听了拒绝回答。*帝又问。少年说:“治理天下的人,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?也就是去除其中危害马群的劣马罢了。”*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,口称“天师”而退去。
三、动画片链接